《不能忘记的屈辱》答辩
2017-08-25 17:23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来源:河南教师考试网 作者:李艳敏
《不能忘记的屈辱》答辩
众所周知,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对考生的考查包含两部分——即试讲和答辩。试讲讲的好固然重要,但是试讲后的答辩环节的表现也不容小觑,对试讲的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考生对于答辩中考官都会问到哪些方面的问题,这类答辩问题究竟都应如何组织作答……这些问题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教师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不能忘记的屈辱》的答辩题目以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说说《南京条约》的地位、内容和影响。【学科知识】
【参考答案】
《南京条约》也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8 月29 日,由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条约共分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从此,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门户。1843 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也称《虎门条约》,在该条约中,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作为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但使中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战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我们应如何对到中国被侵略的历史【学科知识】
【参考答案】
我们要让铭记历史,记住这段中华民族受屈辱的历史,记住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奋斗的历史,记住中华民族反侵略历史,记住中华民族那些先烈、伟人们永远奋斗、一定要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另外我们要感恩祖先,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与外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不顾身家性命、为了民族付出一切的英雄们。我们要从小学习这种精神,学习这种意志。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中悟到怎样努力追求和平。
三、请你说一说在刚才试讲中是怎样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谨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组织学生课下通过各种途径(电影、电视、报纸、书籍、向周围人询问等)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引导学生课下搜集侵略军掠夺我国国宝的资料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三个不同时间段香港澳门地图变化情况,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读地图,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从变化中认识和了解中国曾遭受列强侵略的那段苦难史。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对“七子之歌”进行讨论,谈谈发现和感受。这些教学方式都实现了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谨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四、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2.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3.知道近代中国曾遭受过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抢掠,残害生命,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五、本节课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播放“七子之歌”,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运用了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方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对中国被侵略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课下搜集侵略军掠夺我国国宝的资料,课上分享,运用了读书指导法的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编辑:李艳敏)